亲子沟通的沟通密码

233
发表时间:2020-03-08 14:34作者:才爸
1.jpg


亲子沟通的沟通密码究竟是什么呢?孩子以前很乖、很听话,可是上了中学后,像变了个人似的,同他交流时,常常只用“哦”、“嗯”、“知道啦”等这样一些简单的话语。有时不想交流时,还直接不耐烦地“双手捂耳”,甚至“砰一声”甩上门,拒绝对话。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没有把你“逼疯”?


孩子一天天在长大,到了青春期,生理方面快速成熟,体貌特征开始接近成人。心理方面,自我意识变得强烈,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


3.jpg


其实,青春期孩子的“不听话”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提醒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不适合他的成长!就好比孩子穿的鞋子、衣服,尺码一直在变,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没有改变,就像让孩子穿儿童期的鞋子、衣服,他一定特别的不“舒服”。


那么,父母要怎么改变呢?建议如下:


01
角色的改变


孩子在0-3婴幼儿期,父母的主要角色是“保姆”。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父母样样都得操心。特别是在1岁以内,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父母要做的就是“有求必应”。                                                                               

孩子在3-12儿童期,父母的主要角色是“老师”。

儿童期,特别需要父母“老师”教导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等方面,儿童时期是孩子各项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


孩子在12-18青春期,父母的主要角色是“朋友”。

进入青春期,孩子即将长大,他渴望独立,渴望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他希望“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是,孩子几乎没有社会阅历,他又不够成熟,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特别需要朋友的支持。


4.jpg


孩子在18岁以后,父母的主要角色是“学生”或“孩子”。

孩子成人的那一刻起,他已经长大了。父母在生活中有时遇到难题,要学会“示弱”,向孩子请教,还有,平常生活中的有些家庭生活决策可以交给孩子,让他体验“一家之主”的感受。


所以,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父母更多的角色应该是“朋友”。如果你还在扮演“保姆”或“老师”,或许不单是孩子把你“逼疯”,你也会把孩子“逼疯”。


02
沟通方式的改变


如果把父母一辈子对孩子说的话用个数字来计量,那么80/20法则可能特别适合来做分段计量。一辈子对孩子说的话,80%集中在孩子12岁以前,20%分散在孩子12岁以后。所以,孩子进入青春期,沟通方式要从“说”到“几乎不说”的改变。


① 学会倾听

平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关于孩子自己的,让他自己说,父母要学会倾听,尊重他的想法和决定。关于与孩子相关的,多让孩子发表他的意见,父母要认真倾听,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体验到长大的成就感。


② 非言语沟通

小明是个初三毕业班的孩子,平常的学习非常紧张。


有一个周六,他同爸爸说;“晚上我要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爸爸笑一笑点头答应了。因路途有5公里左右,爸爸就骑电动车送小明过去。快到的时候,爸爸提议说:“我就在附近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待会儿21:00我在电影院门口等你”。


21:00,爸爸准时的坐在电动车上等小明,等着等着,电影院门口的人越来越少,直至等到23:00,小明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小明非常紧张,不敢抬头看爸爸,这时爸爸用他的手拍了拍小明的肩膀,只简单地说了四个字:“记-得-守-时!”。


刚坐上电动车,又发现电动车没电了,于是,爸爸推着电动车走在前面,小明跟在后面,一路上,爸爸没说话,只看到他不停地在擦汗,走了好久好久,小明觉得这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路,后来凌晨才回到了家,钻进被窝,看到的全是爸爸的背影,听到的全是“记-得-守-时”。



非言语沟通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在某些“特别”的情境中,往往能表达特别的含义,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沟通方式比如:写信、肢体语言、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一起旅行等等。


③ “偶尔”言语沟通要做到轻松,最好做到幽默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比较多变,沟通时一定要做到平和、轻松,否则,“火药味”十足,容易激起“战争”。要记住,青春期的孩子不怕“硬”,沟通时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当然,如果沟通时你添加了“灵丹妙药”---幽默,那么就能化解孩子的防御心理,使孩子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他是希望被听到、被理解、被尊重。我们父母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去读懂孩子,去欣赏孩子,那么,或许父母就不会再问“为什么你不听话”、孩子也不会再问“为什么您不懂我”之类的沟通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