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别只会说“好”,懂得这些才算入门!43
发表时间:2021-09-23 10:40 书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项,早在几年之前就获得政策倾向,北京上海更是把书法教育纳入了考试。
书法学习的重要性与日彰显,书法首先是美育,而美育首先惯性地关注并定位审美对象,关注传授者和学习者是否有建立起艺术审美的意识。美育也将是未来教育持续推进的重心之一,教育部也提出了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的政策文件。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不仅关系到能否体味书法艺术的精妙,更是其艺术修养的体现。相信大多数人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只能笼统地觉得这字很好,却讲不出好在何处。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就感觉挺好的”,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思路或者技巧。 那不懂书法,书法欣赏要如何入门呢? ![]() ![]() ![]() ![]() ![]() 书法如何表现“美”,不外乎“实”与“虚”两方面。 “实”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而“虚”则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天衣无缝,共同表现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
![]() ![]() ![]() ![]() ![]()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有形之体。 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 三者之间既彼此区分又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书法。
![]() ![]() ![]() ![]() ![]()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而它们都需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才得以表现。 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 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所以神采仍要通过血骨筋肉表现。“血”主要指用墨,枯湿浓淡应处理得当;“骨”乃是用笔提按转折达到的一定力度;“筋”为笔锋时断时连的内在联系;“肉”即笔画中圆润丰满程度。 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线,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书法家与欣赏者必须理解的一个更深的层次,它是书法家、作品、欣赏者相结合的产物。 古人常有“一笔书”之说,并非指写一篇作品要一笔下来,而是指笔与笔之间虽不相连而意连在一起,有节奏的抒发和感受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便得以表现出来。 意境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与书法创作采取反方向的运动。 ![]() ![]() ![]() ![]() ![]() 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 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象,从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心境和所思所想,从更深层次地领会作品的美之所在。
因此,品味书法作品的过程,是欣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重新统观全局,补充完满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作品何处精彩、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两面充分赏析。 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 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作品时可以根据作品的前后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 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具象化,再通过与书法形象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书法技能和知识,不妨了解一下“最美雅集”吧! “最美雅集”是最美中国字主办的全国性毛笔书法集训,面向所有书法爱好者、书法教师,用更高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传递更系统的书法技术和书法世界观。
“最美雅集”毛笔集训体系细分为初级、提高、进阶、研修、篆刻多阶内容,层层进阶,不论是0基础入门,还是有一定书法基础,都能有相应匹配的课程,让你短时间内写出一幅让人赞不绝口的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