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共长久,“最美”之花遍地开214
中国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是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典型代表。 在今日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文化艺术想要走出一条大道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台湾,只要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大多需要许多有志之士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让大家看得到它的存在,书法艺术的传承更是如此。 汉字文化记载历史 汉字作为从古至今不断完善并流传下来的文字,已演变成一种文化。 2017年5月,厦门市硬笔书法研究会会长李晋阳先生,厦门行之教育事业联盟创始人王晓文先生,厦门字强不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最美中国字创始人兼CEO陈俊清先生等一行人,携手海峡两岸书法家,共同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书法教育论坛”书法研讨座谈会。此次活动,由海峡卫视、中国评论通讯社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部分学生与嘉宾合影 最美中国字创始人兼CEO陈俊清先生上台为到场的学生、书法爱好者们演绎了一场“写最美中国字,做最美中国人”的主题演讲:“一直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我,非常了解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够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提笔忘字,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如何让孩子写一手好字,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2015年,我跟我的创业合伙人王晓文先生,立志要为中国的这一代,做点什么,于是“最美中国字就诞生了”。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弘扬传统文化,推广中国汉字”,用写字发声,实现校长、老师、学生及社会的多方共同进步;写中国字,是对汉字的一脉相承;立中国志,是文化传承使命的志向;扬中国智,是坚持写字积累而来的只会;铸中国质,是心系教育事业情怀的伟大品质。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写一手好字,能够用实际行动,践行“汉字传承,我的责任”这一伟大的民族使命。 陈俊清先生接受采访 陈俊清先生与嘉宾探讨书法 厦门行之教育事业联盟创始人王晓文先生在会上,给我们的小书法爱好者们诉说了一段关于“教育梦”的自身实践经历:从事教育15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教师群体的心灵成长,思维突破,压力释放,走遍1500余个公立校,旨在关注当下学校困惑,以实际出发,做真实的接地气的,不一样的服务平台。为了更好的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王晓文先生谈书法进校园 同时,厦门市硬笔书法研究会会长李晋阳先生,给大家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历经几千年苍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保青春的强大的生命力。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科学衔接传承与创新、创新与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书法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如何把书法运用到学校的教育中
如何把传承下来的中国书法艺术运用到对学校教学中,李晋阳认为,把图像的意蕴用于对汉字的教学,可以展示中华汉字的视觉形象之美,精彩的视觉感受可以培养学生对书法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对文字书写产生兴趣,这本身就是文化的传递。
最后国立集集小学校长沈木春先生给来宾讲述了当下台湾公办学校书法的教育问题和现状。他说: 小学书法课程,授课程两极化。少部分有书法师资的学校配合学校书法教室正常教授书法。绝大部分既无书法教室亦无师资,书法课只是敷衍。可以说小学书法课程严重式微。 书法教学师资的养成,除日据时代有师资的检定,在台湾光复后,由于大学无书法科系,因此正统书法师资缺乏。能在小学担任书法教学的是师院与大学国语文、艺术相关有书法学分的科系,或是自行研究学习书法者。 小学书法教育,照目前情况,政府教育主管机关倘若没有彻底的教育改革,在小学甚至大学里没有独立设立书法科系,终将走入没落。 大陆目前陆续有大学设置书法学系,培养书法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能将书法独立设科系,由小学至大学能有一贯的书法教学。 书法课程教材的内容,应设计一套与各门课程的统整教学,书法是由技法表现于外,而内涵是丰富的,是集丰富的学问与知识表现于形式美的书法。 陈俊清先生为南投县文化局赠送书法作品 传承——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接力 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华夏文明史。从原始人用以记事的图画,经过数千年不断演变发展,到最终成为一种兼具音、形、意、韵的独特文字,汉字始终在世界诸多文字中,绽放着它独一无二的光彩。
面临当下科技迅猛发展,中国书法已不再是人们记录、交流的唯一方式。有的书家憾叹“书法危机”,这是对书法艺术发展前景迷茫的呼声,也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和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书法的根本在文明、文化。在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世界流行中文热的今天,中国书法艺术也一定会更加辉煌。当然,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更是每个忠诚中华民族、热爱中国文化炎黄儿女的历史使命。 我们非常希望海峡两岸的书法家们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并且热切的期待下一次的相聚;用实际行动,真正让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推广进入学校,落到实处;让祖国的未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需要他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并且践行其中。 |